常見精神健康問題:

抑鬱症與鬱躁症

抑鬱症令患者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況之下,而患者的負面思想常在不受控的情況發生,連行為也隨之受到影響。而鬱躁症患者某時出現如抑鬱症的情況, 卻有時會出現過度亢奮的情緒,這兩種極端情況不時在患者身上交替出現。最重要的是,此兩種疾病都有機會令患者萌生自殺念頭,故此必需從速治理。

徵狀

抑鬱症

心理上:

-容易或無緣故哭泣

-常有罪疚感,感到沒有存在價值

-感到煩躁、易怒

-傷心、失望、對事情麻木

-無法從以往感興趣的事物找到快樂

-有自殺念頭

生理上:

-食慾增大或減少

-經常無故感到疲累

-出現難以治癒的不明痛楚

-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

-有頭痛、背痛及消化不良的問題

-失眠或嗜睡

-體重無故下降或上升

鬱躁症

鬱躁症患者時而出現抑鬱症的徵狀,時而出現亢奮徵狀,包括:

情緒高漲、過度樂觀及自信

易怒並出現挑釁性舉動

無睡意卻沒有疲累之感

自我澎漲,常有浮誇且不設實際的想法

說話急速,腦袋常有不同念頭閃出

衝動、魯莽、判斷力差,經常分心

病情嚴重的會有幻覺或幻聽

成因及高危群

抑鬱症與鬱躁症都是與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失衡有關,如血清素、腦腎上素及多巴胺等,此外也與以下情況有密關係:

遺傳:如果父母或其他直屬親人曾患抑鬱症或鬱躁症,均會明顯增加患病機會

生理疾病:甲狀腺失調、營養不良、慢性疾病或痛症都會提高患上抑鬱症的風險

生活壓力:親人過世、離婚、失業等壓力事件都可是病發誘因

藥物影響:酗酒及濫藥

治療

藥物:治療抑鬱症以血清素調節劑(SSRI)、血清素及腦腎上素調節劑(SNRI)為一線藥物,用以紓緩病徵及調節神經傳遞物質, 一般於服用2-4星期才開始感到徵狀出現改善。而過往常見的抗抑鬱藥物三環素抗抑鬱藥(TCA)因副作用較多,現多作為二線藥物。 鬱躁症患者除可能需服用抗抑鬱藥物外,也需使用 情緒穩定劑或新一代抗精神科藥物(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)來控制亢奮的情緒。

心理治療:以認知行為治療(CBT)為主,透過有系統的傾談,讓患者把謬誤致病的思想及行為,換上合乎現實的正面思維。

腦電盪療法(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, ECT):主要用於對藥物或心理治療失效的嚴重抑鬱症及鬱躁症身上, 透過在患者腦部施加微量電流,來改患者腦部的化學訊息去治療疾患。患者進行治療前先接受麻醉,並需在具經驗的精神科醫生及醫護人員下進行。







免責聲明    |   網站地圖    |   心靈書籍
Copyright 2014 Mind Wellness Centre. All Rights Reserved - Disclaimer